首页
赛事一览
竞赛规则
关于协会
曲球论坛
首页 >> 国内动态
刘伟棠依然关心着曲棍球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
2010-10-26 09:27

刘伟棠。 照片由本人提供。

  在参加过历届亚运会的江门运动员中,有一位始终都很低调,他就是来自鹤山市龙口镇的刘伟棠,曾于2002年代表中国男子曲棍球队参加了韩国釜山亚运会。

  刘伟棠不被大家熟悉,有两个原因,一是曲棍球运动在中国比较冷门,宣传报道不多。二是中国男子曲棍球在亚洲赛场上成绩不佳,刘伟棠参加的釜山亚运会上,中国队屈居第五。

  但这并不妨碍刘伟棠对中国曲棍球运动所作出的贡献。在退役后,他依然关心着这项运动。

  刘伟棠以足球尖子的身份在江门体校训练了四年,1995年,适逢广东省首次建设曲棍球队,刘伟棠以其特有的运动素质被选送到省曲棍球队。

  足球运动员选送到曲棍球队伍?刘伟棠当时一听就纳闷了,但进入球队后他才知道二者的关联。他说,这也正体现了曲棍球项目在中国的冷门程度。

  刘伟棠说,其实曲棍球和足球一模一样,都是11人制,规则和战术也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用脚,一个是用棍。

  由于自己在足球队踢中场,是球队的核心和灵魂,多次在比赛中呈现出良好的大局观、心理素质和传接能力为他赢得了进入省曲棍球队的机会。

  进入省队以后,刘伟棠延续着自己的良好状态,最终入选国家队,并参加了韩国釜山亚运会。令刘伟棠比较心情复杂的是,既有骄傲,又有遗憾。

  “中国的曲棍球运动发展时间晚,基础薄,所以我们这一批其实算是中国曲棍球运动的元老级人物了,这就是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在亚洲,印度、巴基斯坦、韩国的水平最强,甚至可排到世界前六名,我们的对手非常强大,我们当年只拿到第五的成绩,这是遗憾的地方。”他很遗憾未能有所突破。

  虽然没有在赛场上取得最好的成绩,但刘伟棠和他的队友们尽力展现了中国男子曲棍球的风采。2005年退役后,刘伟棠依然关心着这一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

  他欣喜地看到,其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开始重视这一项目,聘请优秀的外籍教练,加强科学系统训练,中国曲棍球运动的水平得到质的提升。“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把印度和巴基斯坦比下去,甚至可以和韩国搏一搏了。”刘伟棠高兴地说。(江门日报 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