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亚运火炬手潘凤贞(曲棍球)深圳传递中
18日上午9:20,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在深圳站正式开始,传递起点在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铜像前,终点设在莲花山公园风筝广场深圳经济特区纪念公园旁边,整个传递路线充分展现了深圳特区在改革30年来的巨变与腾飞。
今日的深圳火炬传递中,活跃着女性的身影,有获深圳市“三八”红旗手黄苏宁,连续三年荣获富士“岗位能手”火炬手张青青,和361度举荐的三名巾帼英雄奥运会曲棍球银牌得主潘凤贞,曾经叱咤风云的手球猛将张耿,环东南亚六国骑行宣传活动的蒋京玲。三名361度亚运火炬手飒爽的风姿,展现女性特有的风采,闪现着梦想的力光芒。
361度亚运火炬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亚军潘凤贞,是今日火炬传递第51棒。从训练场赶来参加火炬传递,潘凤贞希望通过火炬手的身份,让更多的人认识曲棍球。对于广州亚运会,她期待在赛场上又一次的拼杀中再创造一回巅峰,取得亚运会冠军,获得参加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资格,为国争光。
北京奥运会亚军潘凤贞简介:
中文姓名:潘凤贞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85年07月01日
职业:中国女子曲棍球国家队队员
位置:门将
个人经历:
1999年4月,入选广东女子曲棍球队;2001年,入选国家女子曲棍球队;2005年的世界冠军杯,季军;2006年世界冠军杯,亚军;2008年第28届奥林匹克奥运会取得了亚军。同年被广东省体育局给予记二等功,并授予优秀运功的员称号。
“着了魔”的运动人生
女子曲棍球,并不为太多人熟知,北京奥运会的一枚银牌,让这支神秘的队伍逐渐被人观注。在这个11人的队伍里,有一个全副武装,几乎看不清她长什么模样的人,不停的倒、挡、铲、扑球,就为了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不让对方进球,她叫潘凤贞。
“一个从不让人操心的孩子”这是教练印象中的潘凤贞,从19岁入选广东女子曲棍球队,21岁进入国家队,潘凤贞的运动生涯发展较为顺利。在2005、2006年的世界冠军杯上,与队友们一起拿下了季军和亚军两座奖杯后,她个人也被广东省体育局给予记二等功,并授予优秀运功员的称号。这既是对她过去运动生涯的肯定,也是对潘凤贞未来寄予一种新的期望。
在队里,潘凤贞的位置是守门员,每天上阵前就要穿戴接近十公斤重的护具。在那片绿茵场地上不停的蹲、倒、趴。为了下一次的辉煌,再枯燥的训练,潘凤贞也要坚持,因为她想向别人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对曲棍球不仅仅是一份热爱。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在‘痛和痛快’之间轮回。但我需要这样,也喜欢这样!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对曲棍球,我是着了迷了。其实我也挺高兴我能这样,我觉得这是找到一种人生的状态了。不着迷、不着魔的人,你待不下来。”
对于广州亚运会,作为火炬手的潘凤贞除了普及曲棍球运动,她更将在赛场上又一次的撕力拼杀。因为只有拿下了亚运会冠军,才能参加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要想再创造一回巅峰,现在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在一次次的努力拼搏中,演绎自己对曲棍球的热爱与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