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赛事一览
竞赛规则
关于协会
曲球论坛
首页 >> 国内动态
美国记者采访 曲棍球之乡《纽约时报》头版亮相
2009-01-09 09:33

  本报讯(呼伦贝尔日报记者杨艳丽)新年伊始,莫旗收到一份来自美国的《纽约时报》,中国曲棍球之乡——莫旗在该报头版头题亮相。

  据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两位美国记者在采访时得知,中国曲棍球队有7名队员来自内蒙古,其中5名队员来自曲棍球之乡——莫力达瓦旗,而且都是达斡尔族时,美国记者查尔斯·麦克格拉斯便于8月18日来到了莫旗,采访了老年曲棍球队,并到阿尔拉镇曲棍球少年基点校采访,观看了曲棍球表演赛。他们对曲棍球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入了解,写下了“中国曲棍球之乡”一文,2008年8月23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同时还刊发了莫旗老年曲棍球表演、达斡尔族少年手提曲棍、尼尔基镇迎宾广场上打曲棍球的雕塑和莫旗5名曲棍球运动员在奥运赛场的照片。

  查尔斯·麦克格拉斯在文中写道:“很久以前,当英国的曲棍球传到中国,达斡尔族本能地、热情地吸收了它,莫力达瓦——一个小县城和她的乡镇,成为培养曲棍球人才的摇篮。莫力达瓦曲棍球队在全国赛事中多次获得冠军。

  他们也曾经就是中国国家队,而现在的国家队男队员中就有5名是莫力达瓦人,约三分之一的在册人员来自莫力达瓦。其中有两人来自同一所小学,从甘肃省兰州市到国家队的那玉波是国家最好的运动员之一,就是在他生长的地方内蒙古莫力达瓦学会的这项运动。”国奥队教练曾经说:“我非常惊讶,这么好的运动员竟来自于那么一个小地方”,“有他们作为我的队员真是幸事。”查尔斯·麦克格拉斯还写道:“达斡尔人长着高高的颧骨,是中国56个民族中最小的民族之一,有10万人口,是公元十世纪辽代契丹的后裔。

  尽管孩子们在学校学的都是汉语,他们仍然在使用自己没有文字的语言,他们为祖宗留下的曲棍球自豪,很可能是因为曲棍球在中国的其他区域不那么普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