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赛事一览
竞赛规则
关于协会
曲球论坛
首页 >> 国内动态
金昶伯女儿:对中国有感情 拒他国邀请因不想走
2008-12-11 07:59

  一个情意绵绵的故事,一种自然却无言的结局。有关玫瑰、灿烂、温暖,以及爱,纷纷停在最后一个旋律的落处,诸多感触。

  中国女曲和金昶伯平静地选择分手。临别时,女曲姑娘大多泣不成声,每一滴泪水,都可以读出千般滋味。

  他的离开是否适时?中国女曲是否就此沦落?时间终会给出答案。但你必须承认,这依然是一个勇敢者的决定——正像9年前,这个人不顾一切卖掉在韩国的汽车和房子,举家迁往中国,化身中国女曲的“园丁”。

  部分国人看来,外国人来帮助中国,正是“白求恩精神”的延伸,老金笑了笑,并不认同,因为他觉得“我已是一个中国人。”如今,老金全家都在北京生活,大儿子和女儿都在清华大学读书。他早已习惯了中国的一切。

  曾被韩国政府授予体育勋章的金昶伯,在女子曲棍球——中国体育版图中最寂寞的一块阵地上,孤独地战斗了9年,而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女曲一路上扬。

  金昶伯说过:我很幸运,因为我们中国女曲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支队伍。

  以我们熟稔于心的爱国主义理论观之,老金对中国的这份情感,有些令人费解。但老金把中国“我们化”,并不意味着他对自己的祖国就不爱了——熟悉他的记者知道,每每听到韩国国歌,老金的眼中亦会闪动泪花。

  只是,他的那份爱,并不狭隘,而是一种超出国界的博大之爱。

  这种爱一直都在。汶川地震后,老金马上取出10万元人民币让领队帮他捐出去,据说这是他存款的三分之一。但他也说当年韩国金融风暴时,他同样将家中所有金银首饰和金牌都捐了。

  9年了,金昶伯一直在我们身边。他就像一本书,我们从中读到体育无国界——除了体育和人性的魅力,一切都已经不重要,国籍淡化了、文化差异消除了、民族偏见不见了……

  这本书,翻到了最后一页,除了感慨,除了一句“谢谢您”,只剩下真诚祝福。

  晶报首席记者朱健

  原本我打算在中国结束自己的教练生涯,现在看起来不行了。不再担任主教练一职,但我对中国人民和队员们的感情永远不会改变。

  ——金昶伯

  “爸爸没有到别的国家执教的打算,爸爸已经对中国产生感情,9年了,他不想再离开了。”

  ——金昶伯的大女儿金珉廷

  “虽然他在场上有些无情,场下却像慈父一般关心我们,带给我们许多感动。从今往后,我们想要他再严厉一些也没有机会了。希望老师能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这些年来他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