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赛事一览
竞赛规则
关于协会
曲球论坛
首页 >> 国内动态
金昶伯来华执教从老师到老金 是女儿心中慈父
2008-06-03 09:41

  金老师、老金、“魔鬼教头”、“表情大师”……这就是中国女子曲棍球队韩国籍主教练金昶伯不同侧面的肖像:他是队员眼中的“老师”、中国曲棍球界的“老金”、球迷心中的“魔鬼教头”、记者眼中的“表情大师”。从1999年底接手中国女曲算起,今年刚好是金昶伯执教中国女曲的第10个年头。一位韩国人来中国执教10载,衣食住行、人情世故都要融入这个与韩国相似但又迥异的环境,这在中国各运动队聘请外教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他因此而受到广泛关注。争议也好、认可也罢,如今的老金早已淡看一切,率领着心怀梦想的女曲姑娘一路追赶,奔向北京奥运会。

  严谨

  老金配了两个翻译

  韩国人的严谨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可以在工作时表现出如同英国人般的刻板,也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后把酒临风、宠辱皆忘。让一个韩国汉子执教一支女子曲棍球队,这听起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1999年,也只有中国男足尝试着聘请外籍主教头,但合作往往是不欢而散,“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在中国体育界似乎并不灵验。但金昶伯接手中国女曲后,不但稳坐帅位,而且一干就是10年。

  老金是严谨的,严肃的,甚至是严厉的,在赛场上的他是不讲人情的,以至于不少记者最初采访他时,都被他怒目圆睁斥责队员的场面所吓倒。

  “你要采访吗?需要就叫翻译来。”金昶伯遇到记者,就会喊来翻译,虽然他的中文已经讲得相当好,足以让人理解他的意思。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会借助翻译完成采访,避免出现交流上的误会。这是韩国人适应中国本土环境的重要表现,可以说在与本土文化融合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在刚刚结束的德国冠军杯赛上,金昶伯同样带着随身翻译,而且带了两个,一个韩语翻译,一个英语翻译。与队员沟通时,他借助韩语翻译;而参加新闻发布会时,他则会和英语翻译一同前往。

  实际上,金昶伯的英语也相当不错。比赛之余,他经常可以和国际曲联的官员、裁判员以及各队教练进行沟通。

  有趣的是,不久前金昶伯出席北京的一次活动时,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女儿金珉廷客串了一把翻译。现在读大二的女儿金珉廷主修中文,她说会到场为中国女曲加油,会像支持爸爸一样力捧中国女曲。

  由于金昶伯的韩语翻译没能及时赶到活动现场,老金就让女儿临时客串自己的翻译,这可以说是他的第三“翻译”吧。不过,初次担当重任的金珉廷还是有些紧张,以至于金昶伯又说回了中文。

  温和

  尽显谦谦君子之风

  作为本届冠军杯所有6支参赛队中仅有的两名外籍教练之一,金昶伯受到国际曲联的特别关注。国际曲联官方摄制组经常会将镜头对准这位韩国籍教头。比赛结束的哨音一响,不管战绩如何,金昶伯总能表现出谦谦君子之风,他总是快步走进赛场非常恭谦地与裁判员握手示好。而他和一些长期采访曲棍球的国际传媒记者也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这似乎不像昔日那个“魔鬼教头”,难道是金昶伯改变了?

  事实上,金昶伯是一个很喜欢交朋友的人,特别是作为一名曲棍球教练,一年当中大多数时间要远离家人,在偏远的训练基地备战,然后奔赴世界各地参加比赛,没有自己的生活圈和娱乐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此,每年在广东黄村体育训练基地进行冬训,金昶伯都不排斥记者采访,有时还和记者开玩笑地指着其中一名队员说:“你采访一下她吧。”队员则羞赧地以为自己又犯了什么错误,是不是老师不高兴了。而这正是金昶伯完成从“金老师”到“老金”身份转换的一段小插曲,随后,老金就放下教练的架子和记者说笑起来。

  金昶伯为弟子献花和赶赴婚宴等趣闻,早已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私下里,人们丝毫无法从这位慈祥长者身上看到“魔鬼教头”的身影。

  “爸爸是一个看似严厉却很温和的人,”女儿金珉廷透露了父亲的真实一面,“他只有在球场上才那么凶,走下球场和队员吃饭的时候都很和蔼;平常在家,我和哥哥、弟弟做错了事,父亲也不会大发脾气。”

  在孩子们眼中,父亲是慈祥的;而经过长期相处,女曲姑娘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畏惧金老师了。

  金昶伯还有两个儿子,长子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次子现在北京读中学。这个韩国家庭搬到中国已有7年之久,对中国已经非常熟识,这里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金昶伯档案

  生日:1955年9月18日

  国籍:韩国

  1980~1982年

  执教韩国釜山诚心曲棍球队

  1982~1984年

  执教韩国风水曲棍球队

  1984~1988年

  任韩国体育队教练

  1989~1994年

  任韩国国家女子曲棍球队教练

  1995~1999年

  任韩国诚南市曲棍球队主教练

  1999年3月

  再次出任韩国国家女队主教练

  1999年底至今

  担任中国国家女子曲棍球队主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