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斡尔老人赛场上的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彭幼龙

郭冬冬(右)打起球来格外卖力 彭幼龙

鄂景荣老当益壮 彭幼龙
在奥运会倒计时一百天与自治旗旗庆五十周年前夕,我们来到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来一次曲棍球运动的追根之旅。
曲棍球,达斡尔族。似乎,这不是我们熟悉的体育运动与少数民族。然而,曲棍球却是达斡尔族人民世世代代喜爱并擅长的体育项目。
如果追根溯源起来,中国应该是曲棍球运动的发源地!而达斡尔人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地点:阿尔拉中心校
时间:中午
人物:一群小学生
主角:郭冬冬
阿尔拉距离莫旗有45公里。阿尔拉中心校(包括中小学)昨天正好放假一天,因为中心校的老师们都去莫旗培训了。孩子们是被陪我们下去的旗委工作人员,一个个叫到学校里来的。
好在,他们都住得不远。
一个叫郭冬冬的小男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他第一个赶到学校。
拿着一根巴基斯坦生产的曲棍球杆,穿着一套牛仔服,个头看上去只有八九岁。其实,他12岁了,一年多前开始打球。他一点不怕陌生,和我们谈姚明与刘翔,只是不知道金晶——以为是那个跳水的晶晶(郭晶晶)呢。
松嫩平原化雪后,眼下草只冒了个小尖。“冬天下雪时,我们不太打球。开春后,我们又可以天天打球了。”郭冬冬和陆陆续续来的小朋友们,在看上去还光秃秃的学校草地上,尽情地玩起了曲棍球。
学校有学生近400人,其中60多人打曲棍球。“每天五点半出早操,到七点半回家吃饭,再开始上学。下午放学后,再打一两个小时。”陪我们来的工作人员小郭,以前就是这个学校的曲棍球队教练。他说,目前国家男子曲棍球队就有两人出自这所学校。
玩了十多分钟,郭冬冬就玩出了一头汗。但他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满场飞奔,继续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抢球。
他说他会从网上与电视上了解北京奥运的比赛。“有曲棍球肯定会看,但刘翔的比赛一定不会错过的。”
地点:达斡尔民族园
时间:下午
人物:一群穿民族服装的老人
主角:鄂景荣
达斡尔民族园离开莫旗只有25公里,是达斡尔族人民举办节目搞活动的地方。
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穿着民族服装,用最原始的球棍与球为我们打了十分钟的一场表演比赛。其中的鄂景荣老人,今年已过耄耋之年,他是1957年新中国成立第一支曲棍球队时的队员。“目前活在世上的还有5个人。其中达斡尔人中,我是最年长的。”
鄂景荣老人身体健康,虽然不能跟六十多岁的“小年轻”硬碰硬抢球,但还是依靠经验在打球。“我十岁时就开始玩曲棍球了。”鄂老自信道,“我能一辈子打下去。”
老人们对体育非常热爱。他们不但谈NBA季后赛聊奥运,居然还在看斯诺克。“丁俊晖的心理素质还需提高;梁文博虽然出了几次洋相,但成绩上还是在出彩;最好的还是奥沙利文……”
赛后闲聊中,他们还自豪地透露,内蒙古火炬传递中,达斡尔族唯一一个火炬手叫沃荣福,“是我们就业局的副局长,他十几年前也是中国曲棍球队的主力队员。曲棍球是我们的名片。”
记者 高兴(本报内蒙古莫力达瓦今日电)